論外國人勞工(移工)團結權之行使與保護──ILO規範基礎、工會組織實務與團結政策

論外國人勞工(移工)團結權之行使與保護──ILO規範基礎、工會組織實務與團結政策
篇名
論外國人勞工(移工)團結權之行使與保護──ILO規範基礎、工會組織實務與團結政策
作者
林良榮
關鍵字
外國人勞工、移工、客工、集體勞動關係、工會、國際勞動法
出版資訊
交大法學評論勞動法特刊,頁233-270(2020年12月)
摘要
就我國集體勞動關係而言,無論是藍領或白領外勞,就集體勞動權的保障上,無論是法制面或實務面,相對於本國勞工而言,外國人勞工乃明顯處於相對不利益之地位,甚至就團結權行使之實踐上,於法令上仍受到相當之限制。但就實務上,相對於白領外勞(移工)之長期無工會化現象,藍領外國人勞工(近似客工)長期在相關權利保障之不足或受到忽視(包括勞動契約以及一般日常生活之不利益地位)而逐漸發展各種「集體性組織」,甚至於近年就特定職業領域成立相關職業或產業「工會」之組織型態,例如漁業工作者或看護工作者之工會組織。就我國社會之外國人勞工於勞動關係實務上之觀察,很明顯的,對於個別勞動關係的保護性規範(勞動條件基準)之需求或期待乃高於集體勞動關係規範之保障;又,就組織行動面向的觀察,藍領(客工)之集體行動程度(集體權行使之結果)亦高於白領外勞(移工)甚多。本研究從ILO 國際勞動法規範之分析,並介紹臺灣與日本移工行使團結權之實務發展與爭議,最後並從政策面提出工會政策與移工集體勞動權保障之方向。
 摘要下載 全文下載
119 Downloads
556 Download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